找到相关内容408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解脱要靠自己

       智者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或别人的利益而造作恶业,  智者也不会为了求子、财富或谋国而造作恶业,  真正的智者不应该以非法手段追求成功,  唯有如此,才是有戒行、智慧、正直的智者。(偈84) ...证果的事。佛陀说:“比丘们!智者不会为了追求自己或别人的利益,而造作恶业以获取财富与成功。相反的,智者只知理解、奉行佛法而自行从轮回中解脱出来。人只能自己努力,解脱生死轮回,而无法依赖别人。”   ...

    达摩难陀法师著

    |解脱|出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23131437921.html
  • 藏族因明学概说

    ldquo;宗法”的因变法、所诤事、欲悟有法为一个意思;立所修法、宗法、因、理由、原因为一个意思。比如,声为有法,无常,因为是造作的。这里的声是立之有法;有法的法包括理由和法两种内容,具备此二者,谓之有法。声无常,是指立之所立,无常是立之所立法,造作是立之因。总之,方面声是欲悟有法,所立法和二者的总义解释为三个方面。   宗法,是指在立之欲悟有法的基础上,安立相同方面,以识量确定为有...

    曲甘·完玛多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32638816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什么叫做“色法”?什么叫做“心法”?学佛之人是否要空二法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色法(梵语rupa-dharma)。心法(梵语cittadharma)。物质界,或器世界,由众因缘和合,谓之色法。精神界,心灵上的行为,所造作的功用,谓之心法。   色法与心法,本性无有自体可得,空幻不实,缘起性空,性空不碍缘起,如是实相中道,是色心二法的本来面目,学佛之人,应如是知,如是见,若如是知见,必将与道相会,去圣不远。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185212351.html
  • 明镜当台,胡来胡现,汉来汉现,初不作计校,而随处见成

    明镜当台,胡来胡现,汉来汉现,初不作计校,而随处见成 解释 当我们的感官和外界接触的那一霎间,感官只是如其本然地接收来自外在的各种讯息,不会对它们遽下判断;而一旦在脑海中自动进行归类、建档後,几乎分秒不差地,我们的好恶、成见、观点也随之浮现。其实,所谓修行,无非是针对这些人为造作的部份施以修正转化的过程。佛陀曾说∶「看只是看,听只是听。」同样地,即便是在脑海里进行各式感官讯息的分析归类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5875492.html
  • 问:具有神通就能万事通吗?

    佛教不否认神通,但却也不标榜神通,因为神通抵不过业力,神通不是究竟的解脱之道。一个人如果造作了罪业,即使有神通,也不能免于因果业报的法则。所谓“假使百千劫,所作业不亡,因缘会遇时,果报还自受”。 以前释迦族因轻视、侮辱琉璃王子,而遭到灭族的恶运,虽然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运用神通欲解救释迦族人,但被拯救出来的人,最后仍然化为血水,这就是业力胜过神通的最佳证明。所以不要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60677716.html
  • 问:“六七因上转,五八果上圆”是说什么?

    根据唯识观点,我们有八个识,分别是前五识(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)、第六意识、第七末那识、第八阿赖耶识。修行过程中,首先运用的是第六识,这也说明修行是从分别、造作入手。因此,第六识和第七识在初地、二地已开始转依。而前五识和第八识则要到成佛阶段,在金刚道后才能转依。简言之,在修行转化心念的过程中,心识的转化是有先后次第的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33378091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请问“法律”与“戒律”有何差别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国家制度的规则,为全国人民所应该共同遵守的,叫做“法律”。佛门中的戒律,彻底由心地下功夫,是具有防非止恶,制止三业造作非法之作用,终究为成佛道,同时,内心存有...造作,当下的念头已构成造业的因种,戒律从心地就制止了,外表的身体那来的造业呢?心中有因果、有道德、有真理、有慈悲(梵语maitrya)、有解脱之道、如此一来,此人始终是不会造恶业的,毕竟,由心里由感而发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392112297.html
  • 未生无伪菩提心前,可依仪轨受菩萨戒

         未生非造作菩提心之前,也可依仪轨受愿行菩萨戒。   虽然总的没能生起前面所说的感受(不需造作便生起的感受),但如果善能了知大乘的学处,坚信大乘,也可以先发心正受菩萨律仪,其次再修习菩提心。   以《入行论》为例,论中首先受律仪及菩提心,其次在学习六度中的静虑度时,才广说菩提心的修法。然而,为了成为发心的法器,发心之前也要修习众多善心,即思惟发心利益、七支供与皈依、修治身心、了解学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菩萨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4195527067.html
  • 如果不能落实,这佛法是白学了

    我们要真修行,要明白“修行”两个字的含义。“行”就是行为,我们身体造作、口中言语、意里面的念头都是行为,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,这叫“修行”。而菩萨六波罗蜜,是六大修行纲领。 因为我们有贪心,佛教...如果不能落实,这佛法学了多少年,一条也没用上,白学了! 你学佛多年,还是执着名闻利养,还是执着自私自利,还是随顺烦恼,还是造作恶业,每天还是忧愁,还是苦闷,身语意得不到清净,这说明了什么?你学佛的功夫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9458142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未信佛前所造的罪业,及信佛之后所做的功德能不能相抵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这应该从三方面谈起:   一、未信佛之前所造的过失,必定恶因已种下八识田中,将后随机缘成熟,必感召恶果,造作何因,将得何果!   华严经云:“假使百千劫,所作业不亡,...因果的,不是强辩来肯定的,因果不是佛陀的产物与申请专利品,因果是来自每个人心目中的造作,有造作必有因,有因必有果,无造作则无因果,如是正见,是名因果之义,因果(梵语hetu-phala)不离心(梵语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461112248.html